国有资产流失与所有者主体缺位:由“公地经济”引发的思考

被引:14
作者
邵学峰
孟繁颖
机构
[1]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公地经济; 国有资产流失; 所有者主体缺位; 内部人控制;
D O I
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07.04.008
中图分类号
F123.7 [国有资产管理与评估];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国有资产具有明显的“公地经济”的产权特征。国有资产流失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的体制弊端造成的。笔者在分析国有资产“所有者主体缺位”的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就防止“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两方面进行了辨证分析,提出了解决“所有者主体缺位”和抑制国有资产流失的基本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所有者缺位”问题探讨 [J].
金峰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2) :17-19
[3]   公地的悲剧:国有经济效益滑坡的一种产权诠释 [J].
李红坤 ;
莫建明 ;
唐瑶 .
财经科学, 2003, (S1) :389-390
[4]   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国有企业制度配制的理性选择 [J].
叶仁荪 .
中国软科学, 2000, (09) :40-43
[5]   论中间代理链条的非经济性失效 [J].
李笠农 .
经济学家, 2000, (03) :16-19
[6]   公共地悲剧与市场结构 [J].
金学群 .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1999, (03) :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