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土壤水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51
作者
薛丽华 [1 ]
段俊杰 [1 ]
王志敏 [1 ]
郭志伟 [2 ]
鲁来清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中国农业大学吴桥实验站
关键词
冬小麦; 调亏灌溉; 根系; 垂直分布; 土壤水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明确华北严重缺水区晚播冬小麦灌水对根系时空分布和土壤水分利用规律的影响,以冬小麦石麦15为材料,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水处理(春季不灌水W0;春季灌拔节水75mm,W1;春季灌起身水、孕穗水和灌浆水共225mm,W3)对根系干重密度(DRWD)、根长密度(RLD)、体积密度、分枝数等在0—200cm土层的垂直分布、动态变化及其对耗水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春季灌水量的减少,开花后0—80cm土层的根干重密度、根长度密度、体积密度和分枝数密度均显著减少,80cm—200m土层的根干重密度、根长度密度、体积密度和分枝数密度却显著增加,并且显著增加冬小麦在灌浆期间对100cm以下深层土层水分的利用,总耗水量W1和W0分别比W3减少70.9mm、115.1mm,土壤耗水量分别比W3增加79.1mm、108.9mm,子粒产量W1和W0分别比W3减少653.3kg/hm2、1470kg/hm2,水分利用效率(WUE)则分别比W3提高0.09kg/m3、0.06kg/m3。晚播冬小麦春季灌1水(拔节水)可以促进根系深扎,增加深土层的根系分布量,提高对深层土壤贮水的吸收利用量,有利于实现节水与高产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5296 / 530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小麦的根.[M].马元喜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 [2] Root growth and water uptake in winter wheat under deficit irrigation
    Xue, Q
    Zhu, Z
    Musick, JT
    Stewart, BA
    Dusek, DA
    [J]. PLANT AND SOIL, 2003, 257 (01) : 151 - 161
  • [3] Root growth and water uptake during water deficit and recovering in wheat
    Asseng, S
    Ritchie, JT
    Smucker, AJM
    Robertson, MJ
    [J]. PLANT AND SOIL, 1998, 201 (02) : 265 - 273
  • [4] Modelling root growth of wheat as the linkage between crop and soil
    Asseng, S
    Richter, C
    Wessolek, G
    [J]. PLANT AND SOIL, 1997, 190 (02) : 267 - 277
  • [5] IRRIGATION AND TILLAGE EFFECTS ON ROOT DEVELOPMENT, WATER-USE AND YIELD OF WHEAT ON COARSE TEXTURED SOILS
    GAJRI, PR
    PRIHAR, SS
    CHEEMA, HS
    KAPOOR, A
    [J]. IRRIGATION SCIENCE, 1991, 12 (03) : 161 - 168
  • [6] 不同耕作措施对冬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冯福学
    黄高宝
    柴强
    于爱忠
    乔海军
    黄涛
    [J].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 2499 - 2506
  • [7] 冬小麦干旱胁迫下不同土层根量分布与产量的关系
    孙书娈
    陈秀敏
    乔文臣
    孟祥海
    魏建伟
    [J]. 河北农业科学, 2008, (05) : 6 - 8
  • [8] 水分胁迫条件下有机肥对小麦根苗生长的影响
    张永清
    苗果园
    [J]. 作物学报, 2006, (06) : 811 - 816
  • [9]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遗传改良研究进展
    张正斌
    徐萍
    周晓果
    董宝娣
    [J].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2) : 289 - 294
  • [10] 干旱胁迫下小麦根冠生物量变化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
    关军锋
    马春红
    李广敏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 1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