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核结构视角下的区域空间联动模式研究——以兰州—西宁经济区为例

被引:10
作者
王海飞
机构
[1] 广东肇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双核结构; 兰州—西宁经济区; 空间联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双核结构理论完全可以突破临海或临江条件的限制,拓展应用到内陆地区。基于兰州和西宁两城市的空间距离、区位条件和城市定位,认为兰州—西宁经济区是以兰州、西宁为双核心构成的双核结构模式,同时分析了构建兰州—西宁经济区双核模式的可行性和必然性,进而提出了兰州—西宁经济区空间联动的三种模式,即双核联动、双圈内联和轴线联动,每种形式的联动存在各自的规律。加速三种形式的联动,是优化兰州—西宁经济区空间结构和促进经济区崛起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兰州-西宁城市区域空间结构优化重构研究 [J].
刘春艳 ;
白永平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8, (04) :22-27
[2]   “双核”经济中心理论下的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设想 [J].
刘春成 ;
白旭飞 ;
侯汉坡 .
中国软科学, 2008, (03) :19-23
[3]   青藏铁路经济带的空间结构演化模式——共轭双核结构 [J].
方敏 .
经济地理, 2007, (04) :661-664
[4]   空间结构与城市竞争的理论与实践 [J].
赵燕菁 .
规划师, 2004, (07) :5-13
[5]   区域双核结构模式的形成机理 [J].
陆玉麒 .
地理学报, 2002, (01) :85-95
[6]  
西北内陆城镇密集区发展演化与空间整合[M]. 科学出版社 , 张志斌, 2010
[7]  
区域经济学通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聂化林,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