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

被引:18
作者
邬建国 [1 ,2 ,3 ]
何春阳 [1 ,2 ]
张庆云 [4 ]
于德永 [1 ,2 ]
黄甘霖 [1 ,2 ]
黄庆旭 [1 ,2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人与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研究中心
[2]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命科学院和全球可持续性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景观可持续性科学; 土地系统设计; 有序人类活动; 全球气候变化;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已经导致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和巨灾风险增加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何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风险,促进全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论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全球变化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及调控对策(2014CB954300)"以可持续性科学为主要依据,以有序人类活动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实地观测、模型模拟和情景分析为主要手段,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定量关系,评估气候变化条件下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人类福祉的影响,建立气候变化—有序人类活动—区域可持续发展耦合模型,提出景观及区域尺度上人类适应全球变化的综合策略。该研究项目将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景观可持续性科学,促进我国半干旱地区主动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土地系统设计的理论和实践。
引用
收藏
页码:1315 / 132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什么是可持续性科学?[J]. 邬建国,郭晓川,杨稢,钱贵霞,牛建明,梁存柱,张庆,李昂.应用生态学报. 2014(01)
[2]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进展 [J].
傅伯杰 ;
吕一河 ;
高光耀 .
自然杂志, 2012, 34 (05) :261-272
[3]   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碳库及其变化 [J].
方精云 ;
杨元合 ;
马文红 ;
安尼瓦尔·买买提 ;
沈海花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 40 (07) :566-576
[4]   全球变暖的有序适应问题 [J].
叶笃正 ;
严中伟 .
气象学报, 2008, 66 (06) :855-856
[5]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J].
袁飞 ;
韩兴国 ;
葛剑平 ;
邬建国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2168-2176
[6]   气候和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 [J].
刘军会 ;
高吉喜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9) :2016-2022
[7]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为生态系统评估提供科技支撑 [J].
孙鸿烈 .
资源科学, 2006, (04) :2-3
[8]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 [J].
史培军 ;
王静爱 ;
冯文利 ;
叶涛 ;
葛怡 ;
陈婧 ;
刘婧 .
地球科学进展, 2006, (02) :111-119
[9]   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对农牧过渡区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循环的影响 [J].
高志强 ;
刘纪远 ;
曹明奎 ;
李克让 ;
陶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946-957
[10]   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重建中适宜乔、灌、草种的生态区划(英文) [J].
康慕谊 ;
董世魁 ;
黄晓霞 ;
熊敏 ;
陈海 ;
张新时 .
ActaBotanicaSinica, 2003, (10) :1157-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