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被引:59
作者
裴海燕
胡文容
曲音波
母锐敏
李小彩
机构
[1] 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溶藻细菌; 溶藻特性; 16SrDNA; 芽孢杆菌;
D O I
10.13671/j.hjkxxb.2005.06.015
中图分类号
X172 [环境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对藻类及藻毒素有良好去除作用的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P0 7,对该菌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栅藻(Scenedesmus)及小球藻(Chlorell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不但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溶解效果,而且对淡水中常见的栅藻及小球藻也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初始菌浓度越大,溶藻效果越明显,达到最佳溶藻效果的时间越短.当菌浓度为2 . 4×10 7个·mL- 1 时,3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可达到81 .67% .该菌溶藻无需菌体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是通过分泌某种非蛋白质类物质溶藻.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可运动;不能利用大多数常见碳源.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P0 7菌株与多株芽孢杆菌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 7%以上,归属于芽孢杆菌属.
引用
收藏
页码:796 / 8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3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效应 [J].
彭超 ;
吴刚 ;
席宇 ;
夏燕华 ;
张婷 ;
赵以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1) :37-40+56
[2]   溶藻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 [J].
吴刚 ;
席宇 ;
赵以军 .
环境科学研究, 2002, (05) :43-46
[3]  
湖泊水藻类的去除方法[J]. 王士芬.污染防治技术. 2000(01)
[4]  
湖泊水藻类的去除方法[J]. 王士芬.污染防治技术. 2000 (01)
[5]  
Killing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by a gliding bacterium Cytophaga sp., isolated from the coastal sea of Japan[J] . I. Imai,Y. Ishida,Y. Hata.Marine Biology . 1993 (4)
[6]   TYPING OF METHICILLIN RESISTANT AND 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AUREUS STRAINS BY RIBOSOMAL-RNA GENE RESTRICTION PATTERNS USING A BIOTINYLATED PROBE [J].
PREHEIM, L ;
PITCHER, D ;
OWEN, R ;
COOKSON, B .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INFECTIOUS DISEASES, 1991, 10 (05) :428-436
[7]  
IsolationandpropertiesofabacteriuminhibitingthegrowthofGymnodiniumnagasakiense .2 FukamiK,YuzawaA,NishijimaT,etal. NibonSuisanGakkai shi .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