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2
作者
:
盛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盛见
机构
:
[1]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
来源
: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14年
/ 27卷
/ 06期
关键词
:
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模式;
河南乡村旅游空间结构;
重点开发地区;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
020202 ;
摘要
:
根据旅游客源地、交通条件和旅游目的地三大空间要素相互关系,提出环大城市、环发达地区、环大型景区、高价值乡村旅游点、乡村旅游聚集片区、自然和人文生态带等六种常见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模式。结合河南乡村旅游实际,提出河南存在五种乡村旅游空间模式,相应列出各类模式中重要的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示范组合,并给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和规划开发的重点空间,为河南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提供指导。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D].胡勇.南京师范大学.2005, 03
[2]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波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J].
徐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徐清
.
经济地理,
2009,
29
(06)
:1042
-1046
[3]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
[J].
秦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
秦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6)
:715
-718
[4]
基于斑-廊-基-缘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理论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春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
(06)
:30
-34
[5]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及发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波
;
冯维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冯维波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82
-386+414
[6]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J].
吴必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吴必虎
;
伍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伍佳
;
党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党宁
.
人文地理,
2007,
(02)
:27
-31
[7]
成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J].
宋雪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
宋雪茜
;
黄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
黄萍
.
特区经济,
2007,
(03)
:204
-205
[8]
广州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顺生
.
人文地理,
2007,
(01)
:53
-57
[9]
环城游憩带(ReBAM)的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乔海燕
;
杨丹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
杨丹艳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2)
:63
-65
[10]
济南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
[J].
周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
周杰
.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12)
:115
-118
←
1
2
→
共 15 条
[1]
南京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开发研究.[D].胡勇.南京师范大学.2005, 03
[2]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波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J].
徐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徐清
.
经济地理,
2009,
29
(06)
:1042
-1046
[3]
中国乡村旅游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优化
[J].
秦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
秦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8,
(06)
:715
-718
[4]
基于斑-廊-基-缘的乡村旅游空间规划理论探讨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范春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7,
(06)
:30
-34
[5]
重庆市环城游憩带的形成及发展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波
;
冯维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冯维波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4)
:382
-386+414
[6]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
[J].
吴必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吴必虎
;
伍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伍佳
;
党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党宁
.
人文地理,
2007,
(02)
:27
-31
[7]
成都环城游憩带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J].
宋雪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
宋雪茜
;
黄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管理系
黄萍
.
特区经济,
2007,
(03)
:204
-205
[8]
广州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特征研究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彭顺生
.
人文地理,
2007,
(01)
:53
-57
[9]
环城游憩带(ReBAM)的开发模式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乔海燕
;
杨丹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
杨丹艳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
(12)
:63
-65
[10]
济南市发展环城游憩带的SWOT分析
[J].
周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经济学院
周杰
.
山东社会科学,
2006,
(12)
:115
-118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