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需以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球技术合作体系

被引:9
作者
蒋佳妮 [1 ]
王文涛 [2 ]
王灿 [3 ]
刘燕华 [4 ]
机构
[1]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
[2] 中国世纪议程管理中心
[3]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4] 国务院参事室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技术转移; 生态文明; 国际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13.2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30206 ; 1407 ; 020202 ; 0706 ; 070601 ;
摘要
气候变化是人类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全球性环境问题,也是最大的外部性问题。IPCC报告显示,实现本世纪末温度升高不超过2度的目标,需要全球经济和能源系统深度的低碳转型,并在本世纪下半叶达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应对气候变化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技术创新与合作需求。2015年底达成的《巴黎协定》提出了落实技术开发与转让的长期愿景,主张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技术创新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使发展中国家在技术周期的早期阶段就能够获取必要的技术,从而为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保障。然而,基于工业文明的传统技术创新与合作模式难以满足保护全球气候的技术需求。减缓与适应技术是气候变化挑战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公共财富。为保证其足够的供应,必须超越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狭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构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新型技术合作体系。其核心是:实现多赢的合作目标,遵循"生态人"的合作原则,体现协同的合作内容,基于互信的合作形式,鼓励多元主体的参与,促进合作成果的分享。中国作为新兴发展中大国,对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国际合作有多元的利益需求。为有效落实《巴黎协定》,亟需以加速国际合作为契机,积极谋划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对外合作的总体方略和具体行动,有针对性地制定与发达国家、其他发展中国家及欠发达国家间优势互补的合作计划,探索并引导"南-北-南"三方技术合作等新形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全球气候谈判中的知识产权问题——进展、趋势及中国应对 [J].
蒋佳妮 ;
王灿 .
国际展望, 2016, 8 (02) :21-39+152
[2]   我国低碳技术创新专利信息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J].
柳福东 .
情报杂志, 2013, 32 (05) :77-83
[3]   论生态文化与技术创新的生态化 [J].
张保伟 .
科技管理研究, 2012, 32 (01) :201-204
[4]  
基于生态文明的法理学.[M].蔡守秋;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
[5]  
环境有益技术开发与转让国际合作机制创新研究.[M].邹骥; 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6]  
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N]..人民日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