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了解福建省鼠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菌 )的病原学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 [方法 ]采用噬菌体分型、质粒谱分析、耐药性测定、R质粒检测与消除和致病因子检测等方法 ,对福建省 1980 - 1995年间不同地区与来源 (人、动物、食品、外环境等 )的鼠伤寒菌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鼠伤寒菌可分为 2 0个噬菌体型 ,其中 7774与 3774等 7个型是优势型 (89.6 % ) ;并检出 10种质粒 ,可分成 13个质粒谱型 ,6 0 Md质粒是流行性质粒 ,质粒谱 型、 型、 型和 型为优势质粒谱型 (85 .7% )。不同年段与不同来源菌株的噬菌体流行型别组成互不相同 ,从而构成各自特有的流行型别。鼠伤寒菌耐药率逐年大幅度上升 ,耐药谱及多耐菌株亦逐年剧增。氟喹诺酮、头孢菌素和丁胺卡那霉素是治疗严重耐药菌的敏感药物 ;尤其是氟哌酸 ,既可治疗严重耐药菌感染 ,又可一定程度消除耐药性质粒。鼠伤寒菌的多重耐药性主要由 R质粒介导 ;致病因子有内毒素、外毒素和侵袭性 ;生化及抗原变种株也可引起食物中毒、医院感染及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结论 ]噬菌体分型、质粒谱分析、耐药性测定、R质粒、致病因子和生物变种检测等是监测鼠伤寒菌病原学特征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