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金沙江带北段的富碱斑岩及其与板内变形的关系

被引:92
作者
邓万明
黄萱
钟大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富碱斑岩; 壳-幔混合层; 板内变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1 [岩石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沿金沙江 墨江缝合带出露了一套年龄为 2 6 5~ 37 6Ma的富碱斑岩 ,大多数斑岩在岩石化学上属碱钙质系列 ,以轻稀土富集和无铕异常为特征 .这些岩石形成在碰撞后的构造环境 ;斑岩、角闪岩捕虏体和玄武岩的 ( 87Sr/86Sr) i 分别是0 70 73,0 70 6 5~ 0 70 71和 0 70 5 8~ 0 70 76 .εNd(T)分别为 - 3 4~ - 6 3,- 2 1~ - 7 4和 - 3 3.这些岩石的Pb同位素也略有差异 .有证据表明 ,斑岩的岩浆源是来自“壳 幔混合层”的部分熔融 .讨论了新生代岩浆活动与板内变形的关系 .
引用
收藏
页码:111 / 1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从红河剪切带走滑运动看东亚大陆新生代构造附视频 [J].
张连生 ;
钟大赉 .
地质科学, 1996, (04) :327-341
[2]   云南大地热流及地热地质问题 [J].
汪缉安 ;
徐青 ;
张文仁 .
地震地质, 1990, (04) :367-377
[3]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与地壳构造活动的关系 [J].
孙洁 ;
徐常芳 ;
江钊 ;
史书林 ;
王继军 ;
何明 .
地震地质, 1989, (01) :35-45
[4]   哀牢山—金沙江富碱侵入岩及其与裂谷构造关系初步研究 [J].
张玉泉 ;
谢应雯 ;
涂光炽 .
岩石学报, 1987, (01) :17-26
[5]   福建省白垩纪岩浆岩Nd、Sr同位素研究 [J].
黄萱 ;
孙世华 ;
DePaolo D.J. ;
吴克隆 .
岩石学报, 1986, (02) :50-63
[6]  
横断山区花岗岩类地球化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玉泉等 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