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照射对兔精子形成影响的电子显微镜观察

被引:2
作者
李维信
吕昌祥
丁长林
包大千
王若兰
刘革力
王红
机构
[1] 重庆医学院电镜室
关键词
顶体; 精子细胞; 核膜间隙; 顶体帽; 头帽; 微波照射; 精子形成; 精子变态; 电子显微镜; 电镜;
D O I
10.16098/j.issn.0529-1356.1983.03.018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研究用微波(2450 MHz)照射兔阴囊及睾丸,使阴囊皮肤温度升至41~42℃,维持20分钟。用电镜观察照射后30分钟至4个月之间不同时间阶段对精子形成的影响。30~60分钟,高尔基期、头帽期、顶体期及成熟期的精子细胞已出现形态学的改变。30~60天后退变的成熟期精子细胞增多。3~4个月后精子细胞一般恢复正常。各期精子细胞对微波都很敏感。损伤改变主要见于顶体、顶体下间隙、核、尾部线粒体鞘、纤维鞘、外致密纤维及顶体后致密膜。早期精子细胞的平滑型内质网和核膜间隙扩大及空泡化也经常见到。本文所见微波致精子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在许多方面与超声及实验性隐睾所致的改变相似。
引用
收藏
页码:322 / 325+348 +348-34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An electron microscope study of the delayed effects on rabbit spermateleosis following experimental cryptorchidism for twenty-four hours[J] . Virchows Archiv B Cell Pathology Zell-pathologie . 1973 (1)
[2]  
Spermiogenesis of rat,mouse,hamster and guinea pig as revealed by the"periodic acid-fuchsin sulfurous acid technique" .2 Leblond CP,et al. . 1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