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证候物质基础研究路径的思考

被引:40
作者
张杰
李涢
机构
[1]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方证相应; 证的物质基础; 蛋白质组学; 代谢组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03 [中医现代化研究];
学科分类号
100602 ;
摘要
证候均应有相应的方剂予以调整,否则该证候的命名和研究便失去了意义。如果此论可立的话,就可将某一方剂在治疗相应证候的患者或动物模型时所调节与纠正的那些物质视为该证候的物质基础,因为正是该方剂在机体内发挥其药理作用过程中调节与纠正了这些物质,才使该证候得以缓解或消失。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新技术为找到这些物质提供了条件,从而为建立真正有意义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94 / 39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走出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的误区 [J].
张天奉 ;
张建军 ;
吕金阳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1) :21-22
[2]   证本质研究的新思路探讨 [J].
李翠娟 ;
烟建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11) :28-30
[3]   蛋白质组学与中医证实质研究 [J].
余宗阳 ;
杜建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09) :844-846
[4]   再论证候研究思路与方法 [J].
吕爱平 ;
朱良春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08) :1-2+7
[5]   论中医证候中的复杂现象及相应的研究思路 [J].
郭蕾 ;
王永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4, (02) :3-5
[6]   中医证本质研究的反思及有关问题的探讨 [J].
申维玺 .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01) :11-13
[7]   证候基因组学和证候蛋白质组学浅论 [J].
金光亮 .
中国医药学报, 2003, (06) :332-335+384
[8]   有关证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 [J].
沈自尹 .
中医药学刊, 2003, (01) :10-11+14
[9]   中医学证候研究的新思路初探 [J].
孟庆刚 ;
郭书文 ;
王建明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04) :24-25+40
[10]   中医证候规范化理论基础初探 [J].
汪涛 ;
姚实林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2, (01)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