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地浸型铀矿床的形成模式和在中国的找矿前景

被引:28
作者
陈肇博
赵凤民
机构
[1]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2]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床; 成矿模式; 中新生代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9.14 [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世界上最经济的铀矿类型之一,是我国当前找矿的重点对象。这类矿床形成于地壳演化的特殊条件下,成矿作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产矿的盆地基底多次遭受构造岩浆活动,使铀分异富集;然后进入稳定的地质背景下,形成稳定的具泥-砂-泥结构的砂岩赋矿层;下一阶段是在造山作用下,盆地边缘抬升,赋矿砂岩层出露地表并在其中形成承压自流的水动力机制,同时出现干旱-半干旱的气候,这时富氧的地下水使铀活化,并沿砂岩岩层迁移,在综合地化障上沉淀富集。这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只有出现最佳条件组合才有利于成矿。中国大陆有大量不同规模的中新生代盆地,特别是中国北部的一些盆地具有形成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良好条件。目前已在伊犁盆地找到万吨级的铀矿床,并成功地建立了地浸采矿系统。在吐哈和鄂尔多斯等盆地也有所突破。总体上看,我国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寻找可地浸型铀矿的很大潜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中国代表团学术论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中国地质学会编, 2001
[2]  
中国西北地区侏罗纪原型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赵文智等著, 2000
[3]  
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分析及地球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许效松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