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蚕豆、小麦/蚕豆和大麦/蚕豆间作体系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作物含氮量分析

被引:13
作者
苗锐
张福锁
李隆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根系作用; 玉米/蚕豆; 小麦/蚕豆; 大麦/蚕豆; 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 作物含氮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4.2 [间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分隔方式下3种禾本科作物与蚕豆间作对间作作物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及吸氮量的影响。首先采用3种分隔方式(塑料膜分隔,尼龙网分隔和无分隔)建立了同一作物组合条件下种间根系相互作用的不同强度;其次选用竞争能力不同的三种禾本科作物(大麦、小麦和玉米)与蚕豆间作,建立了禾本科和豆科作物的竞争强度不同的作物组合。首先,与3种禾本科作物间作,以及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蚕豆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不大;仅与小麦间作蚕豆地上部生物量无分隔显著高于尼绒网分隔。其次,禾本科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玉米和大麦显著高于小麦,分别高出15.3%和16.5%;三种禾本科作物地下部生物量,玉米显著高于大麦,高出30.5%,大麦显著高于小麦,高出50.8%;同一间作体系不同分隔方式,对玉米、小麦和大麦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影响显著。再次,大麦全氮含量显著高于玉米和小麦,分别高出16.5%和19.7%,与3种禾本科作物对土壤氮素的竞争能力相一致,大麦大于小麦和玉米;同玉米间作蚕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分别高出11.2%和5.6%。最后,玉米,同小麦和大麦间作蚕豆无分隔处理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塑料膜分隔,表现出间作优势。蚕豆的生长受间作禾本科作物的影响不显著;然而大麦/蚕豆间作体系利用氮素最充分;间作玉米在氮素营养上显著受益于同蚕豆的间作;并且在3种间作体系里,根系完全相互作用时有利于作物氮素的累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氮节约效应及产量优势 [J].
肖焱波 ;
段宗颜 ;
金航 ;
胡万里 ;
陈拾华 ;
魏朝富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2) :267-271
[2]   小麦/蚕豆间作体系中的种间相互作用及氮转移研究 [J].
肖焱波 ;
李隆 ;
张福锁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5) :965-973
[3]   两种间作体系中养分竞争与营养促进作用研究 [J].
肖焱波 ;
李隆 ;
张福锁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04) :92-95
[4]  
Effect of root contact on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and N transfer between wheat and fababean using direct and indirect <Superscript>15</Superscript>N techniques.[J].Yanbo Xiao;Long Li;Fusuo Zhang.Plant and Soil.2004, 1-2
[5]   Interspecific facilitation of nutrient uptake by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 [J].
Li, L ;
Zhang, FS ;
Li, XL ;
Christie, P ;
Sun, JH ;
Yang, SC ;
Tang, CX .
NUTRIENT CYCLING IN AGROECOSYSTEMS, 2003, 65 (01) :61-71
[6]   Interspecific complementary and competit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cropped maize and faba bean [J].
Li, L ;
Yang, SC ;
Li, XL ;
Zhang, FS ;
Christie, P .
PLANT AND SOIL, 1999, 212 (02) :105-114
[7]  
不同间套作系统种间营养竞争的差异性及其机理研究.[D].刘广才.甘肃农业大学.2005, 04
[8]  
豆科/禾本科间作体系中养分竞争和氮素转移研究.[D].肖焱波.中国农业大学.2003,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