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降水量区域变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12
作者
卢爱刚 [1 ,2 ]
康世昌 [3 ]
庞德谦 [2 ]
王天明 [1 ]
葛剑平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渭南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系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关键词
降水量; 稳定性; 区域分布; 海拔效应;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08.06.042
中图分类号
P426.6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中心160站点的实际观察资料,对中国半个世纪的降水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中国的夏季降水变化稳定性有显著的纬度与海拔效应:纬度越高,方差值越小,降水变化的幅度也越小,稳定性越大;从海拔来看,海拔越高,降水稳定性越好,降水量的变化稳定性与海拔是成反相关关系。除过受区域水汽来源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受全球降水稳定性的分布规律所制约;在海拔上,降水量稳定性的分布,除过受水汽来源影响外,还与水汽凝结的高度效应有一定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433 / 243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中国半个世纪以来夏季降水量变化总趋势
    卢爱刚
    庞德谦
    康世昌
    王天明
    熊友才
    葛剑平
    [J]. 生态环境, 2008, (01) : 169 - 172
  • [2] 全球升温下中国温度区域变化的稳定性
    卢爱刚
    庞德谦
    康世昌
    王天明
    熊友才
    葛剑平
    [J]. 生态环境, 2007, (02) : 275 - 279
  • [3] 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及技术对策
    武雪萍
    蔡典雄
    梅旭荣
    沈跃
    谢晓红
    张建君
    赵全胜
    [J]. 生态环境, 2007, (01) : 248 - 252
  • [4] 温度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
    吴满昌
    孙可伟
    李如燕
    孙艳
    张海东
    [J]. 生态环境, 2005, (05) : 683 - 685
  • [5] 全球变化下有关卤代甲烷源汇的研究进展
    郭英燕
    孙书存
    钦佩
    [J]. 生态环境, 2005, (05) : 768 - 776
  • [6] 广东省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
    崔光琦
    黄国锋
    张永波
    刘红卫
    苏华轲
    林志凌
    [J]. 生态环境, 2003, (03) : 313 - 316
  • [7]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
    沈永平
    胡汝骥
    [J]. 冰川冻土, 2002, (03) : 219 - 226
  • [8] 小冰期以来中国季风温冰川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苏珍
    施雅风
    [J]. 冰川冻土, 2000, (03) : 223 - 229
  • [9] Regional structure of global warming across China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Lu, AG
    He, YQ
    Zhang, ZL
    Pang, HX
    Gu, J
    [J]. CLIMATE RESEARCH, 2004, 27 (03) : 189 - 195
  • [10] Observed monthly precipitation trends in China 1951–2002[J] . M. Gemmer,S. Becker,T. Jiang.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200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