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人为热估算和效应研究

被引:12
作者
杨旺明
蒋冲
喻小勇
崔雪锋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人为热; 地表能量平衡; 城市热岛; 区域气候; 能源消费清单法; 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P461.8 []; X16 [环境气象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人为热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而释放到大气中的热量,这部分热量以感热和潜热的形式释放到城市冠层和城市边界层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在城市系统中,建筑物、交通运输和人类新陈代谢所释放的热量构成了总的人为热,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清晨和傍晚出现一天中的两大峰值,而冬季和夏季分别是全年中最显著的两个季节。人为热的计算方法通常分为仪器观测法和能源消费清单法,其中能源消费清单法是目前普遍使用的方法。人为热主要通过改变大气的热力学能量方程和水汽方程中的热量和水汽量来影响区域和全球气候。在城市中,人为热是冬季和夜间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会影响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度和增加边界层高度。在全球范围内,人为热会对大气环流产生扰动,但对全球增温效应不显著。随着全球能源消费和人口的增加,人为热将成为气候变化的重要人为因子之一,因此如何观测和估算出一套高精度的人为热数据集极为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029 / 10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气候变化科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 [J].
秦大河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07) :874-883
[2]   地理特征、人口分布及用电负荷对深圳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分析 [J].
李磊 ;
张立杰 ;
张小丽 ;
卢超 ;
张丽 .
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2 (12) :3073-3077
[3]  
Model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temperature and artificial heat release[J]. NIU Qiang1*,NIE ChaoQun1,LIN Feng1,LI Ling2 & JI LuCheng1 1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2 National Science Libra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90,China.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2(03)
[4]   中国区域人为热释放的气候强迫 [J].
陈兵 ;
石广玉 ;
戴铁 ;
申彦波 ;
王标 ;
杨溯 ;
赵剑琦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1, 16 (06) :717-722
[5]   广州人为热初步估算及敏感性分析 [J].
王志铭 ;
王雪梅 .
气象科学, 2011, 31 (04) :422-430
[6]   全球年平均人为热释放气候强迫的估算 [J].
石广玉 ;
戴铁 ;
檀赛春 ;
申彦波 ;
王标 ;
赵剑琦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0, 6 (02) :119-122
[7]   近几十年来长江上游流域气候和植被覆盖的变化 [J].
周德刚 ;
黄荣辉 ;
黄刚 .
大气科学学报, 2009, 32 (03) :377-385
[8]   气候变化科学的最新认知 [J].
秦大河 ;
陈振林 ;
罗勇 ;
丁一汇 ;
戴晓苏 ;
任贾文 ;
翟盘茂 ;
张小曳 ;
赵宗慈 ;
张德二 ;
高学杰 ;
沈永平 .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7, (02) :63-73
[9]   城市人为热对北京热环境的影响 [J].
佟华 ;
刘辉志 ;
桑建国 ;
胡非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3) :409-421
[10]  
The 2003 heat wave in Europe: A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An analysis based on Swiss climatological data and model simulations .2 Beniston,Martin.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