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及其因素分解

被引:79
作者
陶玉国 [1 ,2 ]
黄震方 [1 ]
吴丽敏 [1 ]
余凤龙 [1 ]
王坤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业碳排放; 因素分解; 投入产出; LMDI; 江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2 [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020202 ;
摘要
区域旅游业碳排放测度是分解旅游业减碳任务的需要。依托1997年、2002年和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旅游终端收入,以江苏省为案例地,测度了旅游业各部门包括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的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并利用LMDI分解了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增长较快,较均衡分布于各部门,绝大多数来自间接层面;国内游客的碳排放总量显著高于入境游客,但前者的每人次碳排放远低于后者,也远低于发达国家,还低于发展中国家;省内各地区的碳排放总量和每人次碳排放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游客规模不断扩大和旅游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是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能源强度下降和能源结构调整则对碳排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收入结构变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阶段波动性特征。结果表明,旅游业减碳不仅需各部门共同分担,更依赖向其提供中间产品的关联产业的大力联动;国内游客是主要碳源,需要大量排放空间;游客每人次碳排放高的地区应承担较大的减排责任;降低能源利用强度和引导旅游消费低碳发展,是旅游业碳减排的主要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438 / 144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各省区碳足迹与碳排放空间转移 [J].
石敏俊 ;
王妍 ;
张卓颖 ;
周新 .
地理学报, 2012, 67 (10) :1327-1338
[2]   旅游风景区旅游交通系统碳足迹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南岳衡山为例 [J].
李伯华 ;
刘云鹏 ;
窦银娣 .
资源科学, 2012, 34 (05) :956-963
[3]   中国的绿色政策与就业:存在双重红利吗? [J].
陆旸 .
经济研究, 2011, 46 (07) :42-54
[4]   中国旅游业能源消耗与CO排放量的初步估算 [J].
石培华 ;
吴普 .
地理学报, 2011, 66 (02) :235-243
[5]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 [J].
林伯强 ;
姚昕 ;
刘希颖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01) :58-71+222
[6]   人文发展分析的概念构架与经验数据——以对碳排放空间的需求为例 [J].
潘家华 .
中国社会科学, 2002, (06) :15-25+204
[7]  
中国最终需求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效应研究[D]. 刘洪涛.西安交通大学. 2011
[8]   Estimat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Australian tourism [J].
Dwyer, Larry ;
Forsyth, Peter ;
Spurr, Ray ;
Hoque, Serajul .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2010, 18 (03) :355-376
[9]  
Can tourism deliver its “aspiration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reduction targets?[J] . Daniel Scott,Paul Peeters,Stefan G?ssling.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 201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