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心理诠释

被引:4
作者
商光美
吴飞美
机构
[1] 福州大学管理学院
[2] 福建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抱负水平; 失败感; 志向水平; 自卑心理; 自卑感; 阿德勒; 心理学家;
D O I
10.19473/j.cnki.1008-4940.1998.01.013
中图分类号
B84 [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2 ;
摘要
<正>自卑,是一个心理问题,据心理学家称: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结——自卑.自卑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自卑的产生要溯源到一个心理学名词——抱负水平.一个宏伟的目标有许多中间目标,这个想达到现实民标的主观标准,我们称之为抱负水平,当完成的结果达到抱负水平时,我们就会得到成功的体验,而达不到时就产生失败感和自卑感.抱负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自己以往试行的经验,建立在“大体能完成”的认识上,这意味着人们不会以自己完全达不到的目标作为抱负水平,也不会以自己一定能完成的目标作为抱负水平.即所确立的抱负水平既有成功的希望,也有失败的可能,有的人把抱负水平定得远高于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有的人则使两者的差距尽可能小些,心理学上把这叫做差异分数.确立抱负水平时,有两种标准——确信标准和决心标准,显然对于确信标准,成功的期待比失败的担心来得大,而决心标准更容易招致失败.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某人在上一次考试中得了60分、于是,他把自己的抱负水平定在60分,这可以说是确信标准,而假如他把自己的抱负水平定在90分,显然则是决心标准,再比如说若考试中他取得65分,对于60分抱负水平来说.无疑是成功的,而对于90分的抱负水平,则只能产生失败感和自卑感,所以自卑是一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并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2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超越自卑.[M].(奥)A.阿德勒(AlfredAdler)著;刘泗编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2]  
人生哲学.[M].臧乐源 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