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13
作者
赵同谦 [1 ]
徐华山 [1 ]
任玉芬 [2 ]
曾繁富 [1 ]
邰超 [1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区域与城市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滨河湿地; 农业非点源污染; 氮污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氮素是农业径流最重要、最普遍的水体污染物。滨河湿地因受到陆地生境和水生生境双重影响而显得非常独特,作为重要的陆地和水生环境的生态交错带,滨河湿地能够阻断和改变水运污染物,特别是农业径流中的氮排入临近的小溪和河流。植物吸收和反硝化作用是滨河湿地两种最重要的截留和缓解氮负荷的有效途径,氮素可以通过生物转化、植物吸收、微生物暂时固氮等方式去除,但是永久性的去除氮却是通过反硝化过程来完成的。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控制过程,通过大量文献分析讨论了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的净化能力、净化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研究现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滨河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氮污染的控制作用研究将成为滨河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滨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滨河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441 / 14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湿地系统氮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概述 [J].
王洋 ;
刘景双 ;
孙志高 ;
王金达 ;
张学林 .
湿地科学, 2006, (04) :311-320
[2]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J].
刘景双 .
湿地科学, 2005, (04) :302-309
[3]   湿地氮素传输过程研究进展 [J].
白军红 ;
欧阳华 ;
邓伟 ;
王庆改 .
生态学报, 2005, (02) :326-333
[4]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概述 [J].
王国平 ;
刘景双 .
水土保持学报, 2002, (04) :144-148
[5]   农田氮损失及其阻控对策研究 [J].
黄益宗 ;
冯宗炜 ;
张福珠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0, (02) :49-58
[6]   土壤质地对小麦和棉花田N2O排放的影响 [J].
徐华 ;
邢光熹 ;
蔡祖聪 ;
鹤田治雄 .
农业环境保护, 2000, (01) :1-3
[7]  
非点源污染及其管理[M]. 海洋出版社 , 王晓燕编著, 2003
[8]  
Denitrification in created riverine wetlands: Influence of hydrology and season[J] . Maria E. Hernandez,William J. Mitsch.Ecological Engineering . 2007 (1)
[9]   The role of vegetation and litter in the nitrogen dynamics of riparian buffer zones in Europe [J].
Hefting, MM ;
Clement, JC ;
Bienkowski, P ;
Dowrick, D ;
Guenat, C ;
Butturini, A ;
Topa, S ;
Pinay, G ;
Verhoeven, JTA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5, 24 (05) :465-482
[10]   Nitrogen transformations in microenvironments of river beds and riparian zones [J].
Revsbech, NP ;
Jacobsen, JP ;
Nielsen, LP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5, 24 (05) :447-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