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稻抗旱性研究的现状与策略

被引:159
作者
罗利军
张启发
机构
[1] 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华中农业大学植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华中农业大学植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关键词
栽培稻; 抗旱性; 种质资源; 分子标记;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1.03.011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培育抗旱的栽培稻品种并实现水稻旱作 ,不但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水资源 ,而且有利于增产稳产 ,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抗旱性包括逃旱性、避旱性、耐旱性和复原抗旱性。形态生理学的研究揭示出大量的与栽培稻抗旱性有关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如根系和叶片性状、生育期、渗透调节、脱落酸含量与栽培稻抗旱性密切相关 ,且已利用分子标记对上述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 (QTL )研究。旱稻品种改良也已取得重大进展。在进行抗旱品种改良的基础上 ,通过引进相应的栽培技术 ,节水种植 ,实现水稻旱作 ,并达到稳产与增产的目的 ,是抗旱性研究的战略目标。在增产、稳产和优质的前提下 ,以培育耐旱性极强的水稻 (或旱稻 )为中心 ,建立有代表性的抗旱性研究基地 ,进一步加强稻属抗旱基因资源的发掘和创新、抗旱生理学和遗传学的研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不同物种间抗旱基因的转移、建立节水种植栽培技术新体系是目前抗旱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品种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 [J].
王增远 ;
徐雨昌 ;
李震 ;
王步军 ;
过益先 ;
丁玉萍 ;
王占珍 .
作物学报, 1999, (04) :441-446
[2]   制定《农业科技发展纲要》,推动农业科技革命 [J].
邓楠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1999, (02) :3-8
[3]   水稻品种的抗旱性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J].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1995, (05) :65-72
[4]   水稻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脯氨酸的累积与抗旱性的关系 [J].
杨建昌,王志琴,朱庆森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2) :92-96
[5]   水稻等品种苗期抗旱生理指标的探讨 [J].
高吉寅 ;
胡荣海 ;
路漳 ;
杨国良 .
中国农业科学, 1984, (04) :41-45
[6]   中国水稻生长季与稻作制度的气候生态研究 [J].
高亮之 ;
李林 ;
郭鹏 .
农业气象, 1983, (01) :50-55
[7]  
水稻生理育种[M].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王永锐 编著, 1995
[8]  
Genetic variation in root morphology and microsatellite DNA loci in upland rice (Oryza sativa L.) from Vietnam[J] . N.D. Thanh,N.D. Thanh,H.G. Zheng,N.V. Dong,L.N. Trinh,M.L. Ali,H.T. Nguyen.Euphytica . 1999 (1)
[9]   Role of abscisic acid in plant stress tolerance [J].
Swamy, PM ;
Smith, BN .
CURRENT SCIENCE, 1999, 76 (09) :1220-1227
[10]  
Genetic dissection of root growth in rice (Oryza sativa L.). II: mapping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using molecular markers[J] . A. H. Price,A. D. Tomos.TAG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7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