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说略

被引:61
作者
靳琦
王琦
机构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未病; 治未病; 中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11 [预防、卫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治未病"是中医学先进和超前的医学思想,既是医疗保健的理想境界,也是衡量医者水平的重要标志。"未病"包括无疾之身、疾病隐而未发、发而未传三种状态;"治未病"具有三种境界,可概括为"未雨绸缪,保身长全""见微知著,救其萌芽""料在机先,阻截传变"。现代"治未病"切入点可以表达为:养生是基础,体质是根本,关注高危人群、发病先兆和干预亚健康状态是重点。中医"治未病"的意义主要体现于减轻医疗卫生负担、保障民众健康、发挥中医优势、实现中西医对话与交流等方面。
引用
收藏
页码:725 / 7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泰定养生主论.[M].(元)王珪著;褚玄仁校注;.学苑出版社.2003,
[2]  
周易.[M].张善文注译;.花城出版社.2001,
[3]  
道德经.[M].(春秋)老子著;苏南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
[4]  
管子.[M].[(春秋)管仲著];孙波注释;.华夏出版社.2000,
[5]  
历代中医珍本集成.[M].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主编;.上海三联书店.1990,
[6]  
淮南子.[M].刘安等 编著;高诱 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  
徐大椿医书全集.[M].(清)徐大椿撰;.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
[8]  
黄帝内经灵枢译释.[M].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 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9]  
侣山堂类辩.[M].(清)张志聪著;王新华点注;.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10]  
难经校释.[M].南京中医学校 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