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峨眉山玄武岩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物源探讨
被引:55
作者
:
张招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招崇
王福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福生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
地球科学
|
2003年
/ 04期
关键词
:
大陆溢流玄武岩;
Sr、Nd、Pb同位素;
源区;
地幔柱;
峨眉山;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595 [元素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选择峨眉山玄武岩区 2个出露最全的云南永胜大迪里剖面和宾川上仓剖面进行了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结果表明 ,少数样品的Pb同位素与Hanan和Graham定义的C组分相似 ,而大多数样品则不在C组分范围之内 ,说明除地幔柱物质外 ,有岩石圈物质的加入 .在多元同位素图解上 ,峨眉山玄武岩位于EMⅠ、EMⅡ和DMM三端元之间 ,表明其源区可以由地幔柱、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和地壳不同程度的混合来解释 .结合已有的微量元素资料分析 ,其中的地壳组分主要为下地壳 ,而早期玄武质岩浆在上升过程中由于通道不畅通 ,有较多的上地壳组分的混染 .岩石圈地幔的富集作用可能与地幔柱释放出的小体积富Na、P而贫K的流体交代作用有关 .粗面岩的同位素组成和玄武岩接近 ,说明粗面岩是玄武质岩浆分离结晶作用形成的 .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一种判别原始岩浆的方法——以苦橄岩和碱性玄武岩为例
张招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招崇
王福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福生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2)
: 130
-
134
[2]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张招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张招崇
王福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王福生
范蔚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范蔚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海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义刚
许继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许继峰
王岳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王岳军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3)
: 239
-
246
[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义刚
钟孙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钟孙霖
[J].
地球化学,
2001,
(01)
: 1
-
9
[4]
峨眉火成岩省:结构、成因与特色[J]. 侯增谦,卢记仁,汪云亮,夏林圻,李红阳,国连杰.地质论评. 1999(S1)
[5]
攀枝花-西昌古裂谷晚古生代的演化
吴根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吴根耀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7,
(02)
: 52
-
57
[6]
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
卢记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卢记仁
[J].
地球学报,
1996,
(04)
: 424
-
438
[7]
峨眉山区晚二叠世大陆裂谷边缘玄武岩系的特征
熊舜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熊舜华
李建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建林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4,
(03)
: 43
-
59+123
[8]
西南暗色岩深渊分异两个系列的岩石化学特征与铁镍矿化的关系
梅厚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梅厚钧
[J].
地球化学,
1973,
(04)
: 219
-
253
[9]
中国攀西裂谷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张云湘主编, 1985
[10]
Dehydration melting and the generation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2 Gallagher K,Hawkesworh C J. Nature . 1992
←
1
2
→
共 16 条
[1]
一种判别原始岩浆的方法——以苦橄岩和碱性玄武岩为例
张招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张招崇
王福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王福生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2)
: 130
-
134
[2]
峨眉山玄武岩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讨论
张招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张招崇
王福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王福生
范蔚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范蔚茗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邓海琳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义刚
许继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许继峰
王岳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
王岳军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1,
(03)
: 239
-
246
[3]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地幔柱活动的证据及其熔融条件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义刚
钟孙霖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东广州
钟孙霖
[J].
地球化学,
2001,
(01)
: 1
-
9
[4]
峨眉火成岩省:结构、成因与特色[J]. 侯增谦,卢记仁,汪云亮,夏林圻,李红阳,国连杰.地质论评. 1999(S1)
[5]
攀枝花-西昌古裂谷晚古生代的演化
吴根耀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吴根耀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7,
(02)
: 52
-
57
[6]
峨眉地幔柱的动力学特征
卢记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
卢记仁
[J].
地球学报,
1996,
(04)
: 424
-
438
[7]
峨眉山区晚二叠世大陆裂谷边缘玄武岩系的特征
熊舜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熊舜华
李建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建林
[J].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4,
(03)
: 43
-
59+123
[8]
西南暗色岩深渊分异两个系列的岩石化学特征与铁镍矿化的关系
梅厚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梅厚钧
[J].
地球化学,
1973,
(04)
: 219
-
253
[9]
中国攀西裂谷文集[M]. 地质出版社 , 张云湘主编, 1985
[10]
Dehydration melting and the generation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2 Gallagher K,Hawkesworh C J. Nature . 1992
←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