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换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性

被引:11
作者
付蓉 [1 ]
周振凯 [1 ]
汤奕 [2 ]
陈斌 [2 ]
孙万钱 [1 ]
吴英俊 [1 ]
机构
[1] 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分层接入方式; 直流控制方式; 降阶雅克比矩阵; 电压稳定性因子;
D O I
10.13336/j.1003-6520.hve.20171127038
中图分类号
TM721.1 [直流制输电];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的新方式可提高受端电网接纳直流功率的能力,从电网结构、直流控制方式等方面合理分析特高压直流分层落点近区500 k V层和1 000 k V层换流母线的电压稳定性问题亟待深入研究。为此首先分析了不同层逆变器的功率输出特性,并基于降阶雅克比矩阵推导了换流母线处电压稳定性因子的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分层接入方式下各层换流母线的电压稳定性判据,判据表明综合电压稳定性因子越接近于0说明系统的电压稳定水平越好。利用该判据,分析了不同直流控制方式下电压稳定性的差异,得到了不同控制方式下电压稳定性的排序。从排序看出,整流站采用定电流控制或定功率控制、逆变站高低端逆变器都采用定电压控制的综合电压稳定性因子最小,为0.314 0,说明各层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水平最好;整流站采用定功率控制、逆变站高低端逆变器都采用定熄弧角控制的综合电压稳定性因子最大,为0.672 8,说明各层换流母线电压稳定水平最差。同时研究了直流功率输送水平对换流母线电压稳定的影响。最终得出的结论为:整流站控制方式由定功率变为定电流,或者逆变站高低端逆变器控制方式由定熄弧角变为定电压都能够提高分层直流落点处电压稳定水平;相对低的直流功率输送水平也对提高各层换流母线处电压稳定性有利。最后,以锡盟—泰州直流输电工程为背景的算例仿真证明了该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引用
收藏
页码:4103 / 411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多馈入直流低压限流单元的协调控制方法 [J].
曾琦 ;
李兴源 ;
冯明 ;
李保宏 ;
曾雪洋 .
高电压技术, 2017, 43 (04) :1168-1174
[2]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方式下受端交流系统接纳能力分析 [J].
汤奕 ;
陈斌 ;
皮景创 ;
汪成根 ;
刘明松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07) :1790-1800
[3]   10000MW特高压直流工程受端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下直流控制系统研究 [J].
吴彦维 ;
李晔 ;
陈大鹏 ;
李乾 ;
周晓风 .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5, 43 (18) :108-113
[4]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规划设计 [J].
马为民 ;
樊纪超 .
高电压技术, 2015, 41 (08) :2545-2549
[5]   ±1100kV直流系统分层接入方式下的功率协调控制 [J].
郭龙 ;
刘崇茹 ;
贠飞龙 ;
李越 ;
朱逸超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5, 39 (11) :24-30
[6]   特高压直流分层接入交流电网方式下直流控制系统设计 [J].
李少华 ;
王秀丽 ;
张望 ;
胡永昌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10) :2409-2416
[7]   含大规模风电送端系统对直流系统的影响 [J].
张新燕 ;
孟瑞龙 ;
梅生伟 ;
王维庆 ;
杨文静 .
高电压技术, 2015, 41 (03) :730-738
[8]   直流逆变站电压稳定测度指标及紧急控制 [J].
郑超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5, 35 (02) :344-352
[9]   多馈入交直流系统无功补偿装置的布点 [J].
肖俊 ;
李兴源 ;
冯明 ;
洪潮 ;
李妮 .
电网技术, 2014, 38 (10) :2638-2643
[10]   计及直流权重的多直流馈入落点选择方法 [J].
周勤勇 ;
刘玉田 ;
汤涌 .
电网技术, 2013, 37 (12) :3336-3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