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从肾论治的理论基础

被引:15
作者
马斌
机构
[1] 辽宁中医学院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骨矿含量,肾虚中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4.9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医“肾”,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并主要从骨矿含量的变化来揭示祖国医学“肾藏精,主骨,生髓”理论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认为:肾虚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内因,治疗当以补肾,填精。补肾中药能同时多层次的调节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功能,从而抑制骨吸收,增加骨矿含量,延缓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今后开展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3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骨质疏松症.[M].刘忠厚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992,
[2]   补肾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观察 [J].
梁立 ;
江正玉 ;
刘中厚 ;
刘维 .
中医杂志, 1992, (11) :36-37+4
[3]   91例低骨旷含量者中医辨证初探 [J].
励杏娣 ;
翁世芳 ;
陈永明 ;
王洪复 ;
刘忠厚 ;
杨守礼 .
中医杂志, 1990, (01) :45-46
[4]   老年虚证的初步探讨 [J].
张云如 ;
吴钟璇 ;
华瑞成 ;
廖文君 ;
吴志奎 ;
柳文仪 ;
李宝珠 ;
刘凤云 ;
张杰 ;
刘瑞华 ;
朱淑芬 ;
赵晖 ;
刘培心 ;
徐焕云 .
中医杂志, 1986, (10)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