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关中人为黄土滑坡类型的研究──人类活动的黄土斜坡地质环境负效应问题

被引:23
作者
雷祥义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黄土研究室
关键词
关中盆地,人类活动,黄土滑坡,地质环境,减灾;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1996.03.010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本文在论述关中盆地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按人类触发黄土滑坡的工程-经济活动的性质及作用的地貌部位,把区内人为黄土滑坡划分为5种类型,并阐述了各类黄土滑坡的形成过程和机制及其分布、危害等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把人类盲目行为减少到最低程度,促使社会经济与地质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是防止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诱发地质灾害,尤其黄土滑坡灾害,实现减灾效益和获取良好环境效益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4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兰田段家坡黄土剖面磁性地层学研究 [J].
岳乐平 .
地质论评, 1989, (05) :479-488
[2]   黄土的显微结构与古气候的关系 [J].
雷祥义 .
地质论评, 1989, (04) :333-341+392
[3]   灞河阶地黄土—古土壤系列及其年代意义 [J].
雷祥义 ;
屈红军 ;
岳乐平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2) :219-226
[4]   西安白鹿塬边黄土滑坡的稳定性与人类活动 [J].
雷祥义 ;
屈红军 .
地质论评, 1991, (03) :25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