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

被引:120
作者
王义遒
机构
[1] 北京大学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通识课程;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06.03.001
中图分类号
G640 [高等教育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叙述通识教育在中国实施的过程,指出它是中国高等教育为摆脱计划经济时代过分专业化教育的束缚、面向社会、适应经济体制转轨而推行的一种改革。1995年起在全国开展的文化素质教育推动了这一改革进程,而国外的博雅教育和港台地区的通识教育促进了通识教育在大陆的实施。作者认为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帮助学生树立做人和做事的正确态度与能力,实施通识教育的主渠道是开设通识课程。作者阐述了开设通识课程的原则、要求、做法以及教师的条件,叙述了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 / 8+188 +18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推进通识教育,催生一种新的教师模式 [J].
王义遒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05) :191-197
[2]   通选课——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J].
赵存生 ;
关海庭 ;
金顶兵 .
中国高等教育, 2003, (21) :31-32
[3]   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 [J].
潘懋元 ;
高新发 .
煤炭高等教育, 2002, (01) :1-5
[4]  
文理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M].王义遒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  
论文化素质教育.[M].周远清;阎志坚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