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nSAR技术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监测与风险分析

被引:18
作者
陈蓓蓓 [1 ]
宫辉力 [2 ]
李小娟 [3 ]
张有全 [1 ]
党亚南 [1 ]
宋柳霖 [1 ]
机构
[1] 不详
[2] 首都师范大学三维信息获取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不详
[4]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5]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6] 不详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地面沉降; InSAR技术; 地面沉降监测; 风险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6 [地面沉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北京市典型地面沉降区为研究区,采用永久散射体技术——StamPS算法,利用覆盖北京地区的16幅ASAR图像进行永久散射体干涉处理,获得该区地面沉降监测信息,初步揭示了研究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面沉降的风险范围、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刻不容缓。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115 +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天津市滨海地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胡蓓蓓
    姜衍祥
    周俊
    王军
    许世远
    [J]. 地理科学, 2008, (05) : 693 - 697
  • [2] 地面沉降危险性分级标准初探
    王国良
    [J]. 上海地质, 2006, (04) : 39 - 43
  • [3] 广州市地面沉降危险性评价
    刘会平
    王艳丽
    [J]. 海洋地质动态, 2006, (01) : 1 - 4+43
  • [4]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
    熊德国
    鲜学福
    [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6) : 93 - 95
  • [5] 东昆仑活动断裂带及其强震活动
    刘光勋
    [J]. 中国地震, 1996, (02) : 15 - 22
  • [6] 延怀盆岭构造及其晚第四纪断裂运动的某些特征
    方仲景
    程绍平
    冉勇康
    [J]. 地球物理学进展, 1993, (04) : 265 - 266
  • [7] 上海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与地面沉降系统调控对策研究[D]. 龚士良.华东师范大学 2008
  • [8] 河北省唐山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 魏风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6
  • [9] 北京地质灾害[M]. 中国大地出版社 ,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08
  • [10] 北京地下水[M]. 中国大地出版社 , 北京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