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调解悖论及其化解——一种历时性大数据的分析进路

被引:7
作者
陈慰星
机构
[1] 华侨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院调解; 波斯纳和解定理; 大数据; 拟合分析;
D O I
10.16290/j.cnki.1674-5205.2018.02.001
中图分类号
D926.2 [法院];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法院调解作为一项应对诉讼爆炸与化解矛盾的基层司法政策,在实践中出现了法院片面追求高调解率且调解协议强制执行率高的双高问题。按照波斯纳和解定理的经济学解释,"双高"源于法院促进调解合意与实现技术间存在的手段与目的悖论。其具体表现为:在解纷场景外部,采用提高诉讼费率来激励调解的方法,与"接近司法"诉权保障目标发生冲突;在解纷场景内部,法官在调解率绩效考核压力下采用强制调解技术,与保障当事人和解报价合意自由相抵牾。基于逾76万法院调解大数据进行的建模和拟合分析结果,化解法院调解悖论的司法改革路线,主要应落脚于将证据充分性纳入调解案件分流识别指标,并在调解时强化两造真实促进义务和法官释明义务,同时引入分阶段调解技术。而相关的法官调解绩效考核内容则应修正为针对"适宜调解"案件的调解率。
引用
收藏
页码:123 / 13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2]   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 [J].
黄宗智 ;
高原 .
开放时代, 2015, (02) :158-179+7
[4]   现代性视野下司法的信任危机及其应对 [J].
陈洪杰 .
法商研究, 2014, 31 (04) :64-71
[7]   法律实证研究的受众问题 [J].
唐应茂 .
法学, 2013, (04) :25-30
[8]   民事诉讼调解结案率实证研究 [J].
张嘉军 .
法学研究, 2012, 34 (01) :31-45
[10]   诉讼调解:审判经验与法学原理 [J].
范愉 .
中国法学, 2009, (06) :128-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