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群发性的影响

被引:35
作者
孙长 [1 ,2 ,3 ]
毛江玉 [1 ]
吴国雄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浙江省气象台
关键词
季节内振荡; 热带气旋; 群发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4 [热带气象];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向外射出长波辐射(OLR)和NCEP/NCAR再分析风场资料,研究了1991年夏季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群发性特征及其与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关系。结果表明,1991年6~9月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对流活动存在20~60天的准周期振荡,该区域的热带气旋活动也具有这种频率的季节内变化,即热带气旋的活动具有明显的群发性和周期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热带气旋易集中出现在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湿位相,这是因为湿位相期间大气低层维持的较大尺度的低频气旋性环流为天气尺度的热带气旋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的背景环流场。低频气旋中心东南侧的不稳定低空西风急流容易激发出一些小扰动,低空的低频正涡度异常又有利于这些初始小扰动的增长,同时,热带气旋发生势(genesis potential)表现为正距平,说明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垂直风切变条件容易满足,因而导致热带气旋的相继群发。
引用
收藏
页码:950 / 95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