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西准噶尔地区金矿成矿模式
被引:24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衍景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程宁
机构
: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来源
: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
1991年
/ 01期
关键词
:
金矿;
碰撞型造山带;
成岩成矿模式;
碰撞造山作用;
新疆;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以碰撞型造山带的构造模式为基础,在理论上讨论了碰撞造山过程中成岩成矿作用的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指出碰撞型造山带的超叠壳楔上应依次出现热液矿床带(D带)、花岗岩带(G带)和斑岩带(P带)。西准噶尔地区被认为是碰撞型造山带,其金矿化可按碰撞造山成岩成矿模式研究。模式的D带,即张贻侠等强调的达拉布特断裂北侧,应是找金矿的重点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6+82 +82
页数:7
相关论文
未找到相关数据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