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典型岩溶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研究

被引:11
作者
陈家瑞 [1 ,2 ]
曹建华 [1 ]
李涛 [1 ,2 ]
黄艳梅 [1 ,2 ]
庞庭才 [1 ,2 ]
何媛媛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岩溶环境; 土壤微生物数量; 对比研究; 中国西南;
D O I
10.16088/j.issn.1001-6600.2010.04.015
中图分类号
S154.3 [土壤微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分别选取桂林、重庆、贵州三地的林地、耕地等几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20、40、60 cm深3个土层土壤样品,采用稀释平板法对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三大微生物类群进行计数,结果显示:(1)与非岩溶区相比,岩溶区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非岩溶区,真菌数量反之,且岩溶区微生物总量大于非岩溶区。(2)岩溶区土壤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夏季所占比例最高达到94.7%,秋季达93.8%;放线菌最高夏季为33.1%,秋季为55.4%;真菌夏季最高达55.9%,秋季为4.4%。(3)微生物数量变化存在时间和空间差异性,但总体而言,夏季各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秋季,细菌数量变化趋势在不同地区存在一致性,真菌和放线菌则不明显。造成这种区别的因素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理特性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EVALUATION OF MICROBIAL METHODS AS POTENTIAL INDICATORS OF SOIL QUALITY IN HISTORICAL AGRICULTURAL FIELDS [J].
JORDAN, D ;
KREMER, RJ ;
BERGFIELD, WA ;
KIM, KY ;
CACNIO, VN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1995, 19 (04) :297-302
[2]  
微生物学实验.[M].胡开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贵州高原退化喀斯特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 [J].
魏媛 ;
张金池 ;
俞元春 ;
喻理飞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9, 26 (06) :842-848
[4]   典型岩溶槽谷区地下河水文动态响应研究——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为例 [J].
刘仙 ;
蒋勇军 ;
叶明阳 ;
杨平恒 ;
扈志勇 ;
李元庆 .
中国岩溶, 2009, 28 (02) :149-154
[5]   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细菌代谢多样性及其季节变化 [J].
何寻阳 ;
王克林 ;
徐丽丽 ;
陈洪松 ;
张伟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12) :2590-2596
[6]   土壤真菌研究进展 [J].
刘会梅 ;
张天宇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2) :326-330
[7]   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岩溶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广西马山弄拉峰丛洼地为例 [J].
沈利娜 ;
邓新辉 ;
蒋忠诚 ;
覃星铭 .
中国岩溶, 2007, (04) :310-314+333
[8]   免耕与覆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组成的影响 [J].
陈蓓 ;
张仁陟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6) :634-638
[9]   亚热带喀斯特森林土壤CO2排放量动态研究 [J].
冉景丞 ;
何师意 ;
曹建华 ;
熊志斌 .
贵州科学, 2002, (02) :42-47
[10]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J].
章家恩 ;
刘文高 ;
胡刚 .
土壤与环境, 2002, (02) :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