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生成传播机制探究——以“XX体”为例

被引:14
作者
朱晓彧
冯美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网络流行语; “XX体”; 生成路径; 编码方式; 传播动因; 传播效应;
D O I
10.15991/j.cnki.411028.2014.04.020
中图分类号
G206.3 [大众传播];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普及和中国网民数量的骤增,网络流行语因其简洁实用而备受关注。作为网络交际、话语传播的一个语言镜像,"XX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大量出现并日趋成熟,表征着网络流行语的生成模式和传播机制等颇具特色。从网络社区空间、热播影视片段、社会新闻事件等渠道中产生,经过网友的复制解构产生新的能指,继而在网络舆论空间中自由广泛传播,最终为大众传媒和社会现实集体接受,这是其生成机制的特征。在"XX体"生产过程中,无论最初是生产者还是众多接受者,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社会精英,无论是出于娱乐、交际心理,还是政治的多元诉求,其传播过程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话语的公开化、大众化和多元化,这是其传播机制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传媒符号学.[M].(英) 比格奈尔; 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12,
[2]  
文艺批评文集.[M].(法) 巴尔特;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理论之后.[M].(英) 伊格尔顿; 著.商务印书馆.2009,
[4]  
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M].(法) 鲍德里亚;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  
语用三论.[M].何自然; 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  
符号.[M].(法)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著;姜志辉译;.商务印书馆.2003,
[7]  
巴赫金全集.[M].(苏)巴赫金(М.М.Бахтин)著;晓河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8]   模因论视域下的“XX体”现象 [J].
肖丽娜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3 (05) :103-106
[9]   从修辞角度看网络语言中的“XX体”现象 [J].
张美玲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28 (02) :55-57
[10]   元话语和网络语言中“XX体”的篇章构式研究 [J].
雷冬平 ;
李要珍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7 (03)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