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基蘖穗肥配比对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鲁伟林
余新春
严德远
李彦婷
扶定
徐士库
沈光辉
机构
[1]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水稻; 基蘖穗肥配比;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水稻基蘖肥和穗肥最佳配比模式,合理施用氮肥,为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在总施氮量一定的条件下,采用基蘖肥与穗肥不同的5个氮素配比,分析了水稻氮素吸收及利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穗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素收获指数呈下降趋势;水稻叶片和茎鞘的氮素转运量、氮素转运率、氮素转运贡献率以及水稻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氮肥吸收效率、氮肥利用率、氮肥表现利用率、氮肥农艺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土壤氮素依存率均表现出先增加随后降低的趋势,均以处理6:4最高。产量与氮素转运贡献率、氮肥效率和氮肥农艺利用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素转运率和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正相关;穗数与氮素收获指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每穗颖花数与氮素转运率达到显著正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氮肥生理利用率达到显著负相关,与氮肥偏生产力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氮素基蘖穗肥以6:4的施肥方式为最佳施肥配比,可以达到优化群体、获得高产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J].
夏来坤 ;
陶洪斌 ;
许学彬 ;
鲁来清 ;
王润正 ;
王璞 .
玉米科学, 2009, 17 (05) :138-140+144
[2]   迟熟中粳运2674超高产栽培及其精确定量技术探讨 [J].
赵俊龙 ;
李德山 ;
吴一梅 ;
李健 ;
陈健 ;
刘田 ;
章小忠 .
中国稻米, 2009, (05) :55-58
[3]   施氮对杂交小麦不同器官氮素积累与转运及其杂种优势的影响 [J].
赵万春 ;
董剑 ;
高翔 ;
张改生 .
作物学报, 2007, (01) :57-62
[4]   实地氮肥管理对寒地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J].
彭显龙 ;
刘元英 ;
罗盛国 ;
范立春 ;
宋添星 ;
郭艳文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11) :2286-2293
[5]   不同类型氮肥对夏玉米氮素累积、转运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J].
易镇邪 ;
王璞 ;
申丽霞 ;
张红芳 ;
刘明 ;
戴明宏 .
作物学报, 2006, (05) :772-778
[6]   高肥力稻田不同施氮水平下的氮肥效应和几种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J].
冯涛 ;
杨京平 ;
施宏鑫 ;
郑洪福 ;
孙军华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6, (01) :60-64
[7]   施氮量对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J].
杨益花 ;
张亚洁 ;
苏祖芳 .
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5, (01) :5-8+30
[8]   氮肥用量、时期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及饲用营养品质的影响 [J].
王永军 ;
王空军 ;
董树亭 ;
胡昌浩 ;
张吉旺 ;
刘鹏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3) :492-497
[9]   实时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J].
刘立军 ;
桑大志 ;
刘翠莲 ;
王志琴 ;
杨建昌 ;
朱庆森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2) :1456-1461
[10]   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J].
刘立军 ;
王志琴 ;
桑大志 ;
杨建昌 .
扬州大学学报, 2002, (03)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