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风险社会人造风险的政策防范

被引:6
作者
张劲松
机构
[1]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人造风险; 政策防范; 科技;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10.06.001
中图分类号
D03 [国家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人造风险当下已成为风险社会最主要的风险,目前它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甚至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地掩盖着。一方面,人造风险具有"脱域"、不可计算、不可预测等特点,使人造风险本身表现得越来越难以防范;另一方面,防范风险的公共政策越来越容易失灵。政策防范的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经济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制度完善了,就能减少人造风险。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防范风险的政策制订。风险防范政策的再造应以协作的集体行动为基础、以协商的社会参与为突破口、以人本的科技发展为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风险社会与协商民主 [J].
陈家刚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6, (03) :95-105
[2]   风险社会与风险治理 [J].
赵延东 .
中国科技论坛, 2004, (04) :121-125
[3]   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 [J].
杨雪冬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4, (04) :61-77
[4]   风险社会再思考 [J].
乌尔里希·贝克 ;
郗卫东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04) :46-51
[5]   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 [J].
斯科特·拉什 ;
王武龙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04) :52-63
[6]  
风险社会中的制度想象力[N]. 杨雪冬.文汇报. 2007 (010)
[7]  
超越增长[M].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赫尔曼·E.戴利(HermanE.Daly)著, 2006
[8]  
权力与规则[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埃哈尔·费埃德伯格(ErhardFriedberg)著, 2005
[9]  
新生态经济[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格蕾琴·C.戴利(GretchenC.Daily),凯瑟琳·埃利森(KatherineEllison)著, 2005
[10]  
全球化时代的权力与反权力[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