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6 条
贵阳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汞的地气交换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10
作者:
李仲根
冯新斌
汤顺林
王少峰
Liang Lian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CebamAnalyticalLaboratories 贵州贵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3] 贵州贵阳
[4] 贵州贵阳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5] AuroraAve
[6] Seattle
[7] WA
[8] USA
来源:
关键词:
汞;
地-气交换;
垃圾填埋场;
动力学通量箱;
D O I:
10.14050/j.cnki.1672-9250.2004.02.001
中图分类号:
X799.5 [医院];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摘要: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是日常生活中许多含汞物质的最终归宿地,这些含汞物质有可能通过"再挥发"途径进入大气,从而增加大气的汞负荷。为了研究垃圾填埋场汞的释放强度,2003年11月底我们用配备有自动测汞仪的动力学通量箱法,对贵阳市的一个垃圾卫生填埋场进行了汞通量测定。结果发现无论是半年期的垃圾还是覆土,汞的释放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即白昼明显大于夜晚。半年垃圾和覆土的平均汞释放强度分别为502.4和55.2ng(Hg)·m-2·h-1,远高于国内外背景区的通量值,说明垃圾填埋场已成为一个潜在的大气汞人为释放源。基质中汞含量的差异是造成通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而采取覆土措施则可大大减少汞向大气的排放。天气晴朗时光照强度与汞的释放关系密切,是促进气态汞形成的主要驱动力;阴雨初期,降雨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汞的排放。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