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

被引:59
作者
吴昕晖 [1 ]
袁振杰 [2 ]
朱竑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中文系
[2]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全球化; 全球乡村; 乡村重构; 地方响应; 淘宝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7 [地方文化与文化事业];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060207 ;
摘要
以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村为案例地,重点关注乡村通过信息网络以全新的经济地位嵌入全球竞争,在此背景下其乡村性的建构与重构,并尝试剖析信息时代下乡村地方性的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淘宝村"的出现凸显了全球信息网络对传统乡村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了"全球乡村"新型经济体的形成."淘宝村"与发展乡村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第三产业共同组成了国内乡村重构的第3种模式,乡村在信息网络的帮助下已然成为新的发展极,挑战着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经济版图中的霸权地位.在全球化与互联网对乡村性的重构处于持续的动态过程中,传统乡村的生产方式及村民的生活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改变.村民对乡村的理解趋向多元化,逐步发展出全球视野,对个人的事业观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为乡村文化带来了新的内涵.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第三产业生产服务:概念与趋势分析 [J].
李江帆 ;
蓝文妍 ;
朱胜勇 .
经济学家, 2014, (01) :56-64
[2]   城市主义的肆虐与民族乡村原生态文化的际遇 [J].
李晓明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 2 (04) :61-66
[3]   地方与认同:欧美人文地理学对地方的再认识 [J].
朱竑 ;
钱俊希 ;
陈晓亮 .
人文地理, 2010, 25 (06) :1-6
[4]   社会表征理论及其发展 [J].
管健 ;
乐国安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92-98
[5]   农村城市化:“苏南模式”与“珠江模式”比较研究 [J].
张敏 ;
顾朝林 .
经济地理, 2002, (04) :482-486
[6]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 [J].
顾朝林 ;
徐海贤 .
地理科学, 1999, (04) :320-331
[7]   乡村概念辨析 [J].
张小林 .
地理学报, 1998, (04) :79-85
[8]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 [J].
高丙中 .
社会学研究, 1998, (03) :61-72
[9]  
乡村重构[M]. 商务印书馆 , 冯健, 2012
[10]  
人的现代化[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殷陆君编译,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