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19
作者
胡国平
徐显峰
刘军
刘晓博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外向发展; 副省级城市;
D O I
10.16304/j.cnki.11-3952/f.2012.03.014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本文在对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理论缘起、形式、空间布局等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市场需求、投资额度、专业化、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因素等为影响因子的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理论框架。并且通过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1999—2008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代表制度因素的对外开放度是生产性服务业外向发展的最大影响因子,城市化率和代表都市发展水平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这两个因子的影响次之。代表本地需求的第二产业发展规模及代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投入的投资额度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则非常有限,特别是第二产业发展规模的影响不明显。而包含了生活性服务业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区位商指数并不代表都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这提示我国都市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应着力优化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合理布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J].
高春亮 ;
乔均 .
产业经济研究, 2009, (06) :38-43
[2]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 [J].
陈建军 ;
陈国亮 ;
黄洁 .
管理世界, 2009, (04) :83-95
[3]   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地理学探讨 [J].
钟韵 .
地理科学, 2009, 29 (01) :42-49
[4]   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研究:以南京为例 [J].
甄峰 ;
刘慧 ;
郑俊 .
世界地理研究, 2008, (01) :24-31
[6]   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J].
顾乃华 ;
毕斗斗 ;
任旺兵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09) :14-21
[7]   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 [J].
金煜 ;
陈钊 ;
陆铭 .
经济研究, 2006, (04) :79-89
[8]   区域中心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外向功能特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J].
闫小培 ;
钟韵 .
地理科学, 2005, (05) :27-33
[9]   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 [J].
陈宪 ;
黄建锋 .
中国软科学, 2004, (10) :65-71+76
[10]   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和加快增长的潜力 [J].
江小涓 ;
李辉 .
经济研究, 2004, (01) :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