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业区域的形成演变、内部结构及其区划体系

被引:23
作者
周立三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农业区域; 农业地带; 劳动地域分工; 地域分工; 区划体系; 形成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一、农业区划的客观基础及其重要意义 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是现实存在的,并有其客观的历史形成基础。最明显的象山地农业区与平原农业区就有着很大差别,又如棉花产区,稻麦产区及畜牧区等等也是各具特点,互不相同。因此,按农业分布的形成条件、地域特征以及它的表现形态,加以划分出不同类型和区域是完全有可能的。远溯两千多年前在我国古代名著的“禹贡”里,把全国领土分为九州,对各州土壤、物候、农产、田赋均有记载。就已具有农业地理分区的启蒙思
引用
收藏
页码:14 / 2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我国小麦的生态分类与区划 [J].
吴兆苏 ;
薄元嘉 .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11) :12-20
[2]   试论广东农业地带 [J].
锺功甫 .
地理学报, 1962, (02) :149-161
[3]   论农作物的复合群体 [J].
姜诚贯 ;
崔继林 ;
倪金柱 .
中国农业科学, 1962, (02) :9-14
[4]   介绍一种以间套作为特点的耕作制度 [J].
刘巽浩 .
中国农业科学 , 1961, (01) :28-30
[5]   中国綜合自然区划草案 [J].
黄秉維 .
科学通报 , 1959, (18) :594-602
[6]  
苏联经济区划的理论和方法[M]. 科学出版社 , 杨郁华, 1963
[7]  
中国农业区划方法论研究[M]. 科学出版社 , 邓静中等著, 1960
[8]  
苏联农业区划问题[M]. 科学出版社 , (苏)列东诺夫等著, 1958
[9]  
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M]. 中国人民大学 , (苏)列宁(ВладимирИльичЛенин)著, 1956
[10]  
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M]. 人民出版社 , (苏)列宁(В.И.Ленин)著,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