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早稻气候生产潜力的变化特征

被引:6
作者
辜晓青 [1 ]
李美华 [2 ]
蔡哲 [1 ]
殷剑敏 [3 ]
机构
[1] 江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抚州市气象局
[3] 江西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早稻; 气候生产潜力; 定量评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1 []; S162.5 [气候与作物生长];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为了科学地评价气候条件变化对早稻生产的影响,采用了1971-2000年全省85站逐日的有关气象要素,按光合、光温和气候三级生产潜力的划分思路,构建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式,以光合生产潜力、温度适宜度、水分适宜度为基本评价因子,计算全省1971-2000年逐年85站光合、光温和气候三级生产潜力,定量化评估气候条件变化对早稻生产的影响,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1)1971-2000年江西省早稻的光合潜力呈略减趋势,而光温生产潜力则呈略增趋势,水分条件呈变差的趋势,致使早稻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减小趋势;2)赣北环鄱阳湖区、赣中和赣南中部地区的早稻气候生产潜力为全省的高值区,而赣东北和赣中西部早稻气候生产潜力相对较低;3)全省的热量条件总体尚好,各分区的早稻光温生产潜力占光合生产潜力的比例均在76%以上,热量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早稻生产;4)江西省早稻气候生产潜力不稳定性较大,赣南地区早稻生产气候稳定性最好,鄱阳湖区早稻平均气候生产潜力最大。针对早稻气候生产条件的变化特点,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保证早稻生产稳定增长的若干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