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07年7月持续高温的环境特征

被引:3
作者
刘爱容
沈小安
吴云宜
机构
[1] 东山县气象局
关键词
高温; 副热带高压; 伊朗高压;
D O I
10.16765/j.cnki.1673-7148.2008.03.008
中图分类号
P458.3 [个例分析];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高温天气期间的相关资料,分析了福建2007年7月高温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点、环流背景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次异常高温现象的直接成因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于6月下旬西伸后对福建省全境的持续控制;而这又与南亚伊朗高压东段东进、北翘,极涡活动偏北偏东等因素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北半球绕极涡的变异及其与我国气候异常的关系 [J].
顾思南 ;
杨修群 .
气象科学, 2006, (02) :135-142
[2]   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持续高温和极涡位置的关系 [J].
张瑞萍 ;
周叶芳 ;
郭可义 .
气象科学, 2005, (05) :5528-5533
[3]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西位置变动特征分析 [J].
王黎娟 ;
罗玲 ;
张兴强 ;
何金海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5, (05) :3-11
[4]   2003年淮河流域异常降水期间副热带高压的特征 [J].
姚秀萍 ;
于玉斌 ;
刘还珠 .
热带气象学报, 2005, (04) :393-401
[5]   福建省夏季高温成因分析 [J].
邹燕 ;
周信禹 ;
林毅 ;
朱艳萍 ;
高珊 .
气象, 2001, (09) :26-30
[6]   副热带高压研究回顾及对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 [J].
刘屹岷 ;
吴国雄 .
气象学报, 2000, (04) :500-512
[7]   长沙市盛夏高温概率预报方法 [J].
冯树常 ;
封娟兰 ;
吴礼庆 .
气象, 1998, (07) :51-55
[8]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 [J].
黄荣辉 ;
孙凤英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4, (02) :141-151
[10]  
滑动分区的车贝雪夫多项式展开技术模型及其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M].张明席等著;.气象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