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皖边界扬子板块前陆盆地的A型俯冲

被引:3
作者
张开均,黄钟瑾,施央申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俯冲断层,薄皮构造,板块构造,盆地,大别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鄂皖边界大别南缘主俯冲边界断层的存在以及扬子板块前陆盆地盖层大型薄皮构造,揭示扬子板块向大别造山带之下的A型俯冲。纵向上构造类型的不同、板片的局部相楔及横向断层的存在,反映A型俯冲的不均一性。A型俯冲始自中三叠世末,延续到渐新世初,持续了约180Ma,主构造期为中三叠世末。薄皮构造带前锋望江盆地是寻找油气的远景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17 / 2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安徽下扬子区北缘薄皮构造研究 [J].
张开均 ;
施央申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3) :468-476+533
[2]   中国中部蓝片岩的形成时代 [J].
李曙光 ;
刘德良 ;
陈移之 ;
王松山 ;
裘冀 ;
胡世玲 ;
桑海清 .
地质科学, 1993, (01) :21-27
[3]   大别山区(安徽部分)的构造格局和演化过程 [J].
徐树桐 ;
江来利 ;
刘贻灿 ;
张勇 .
地质学报, 1992, (01) :1-14+97
[4]   大别山东南麓薄皮构造及地体碰撞拼贴 [J].
水汀 .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2, (01) :24-37
[5]   湖北黄梅乱泥滩花岗岩体的同位素年龄及成因初析 [J].
王小平 ;
李坤英 .
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 1991, (01) :93-107
[6]   中国华北、华南陆块碰撞时代的钐-钕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曙光 ;
S. R. Hart ;
郑双根 ;
郭安林 ;
刘德良 ;
张国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89, (03) :312-319
[7]   桐柏-大别碰撞造山带大型推覆-滑脱构造及其演化 [J].
郝杰 ;
刘小汉 ;
不详 .
地质科学 , 1988, (01) :1-10+97
[8]   中生代时期大别山的造山运动和造山带构造 [J].
杨森楠 ;
陈仁义 ;
钱熊虎 .
地球科学, 1987, (05) :495-502
[9]   皖中地区深层构造分析 [J].
刘德良 ;
李秀新 .
地质科学, 1984, (01) :42-50
[10]  
朱夏论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朱夏编著,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