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采用一般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油松胚胎发育过程中,淀粉的分布及其消长。整个胚胎发生的进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六个时期。在珠心、大孢子母细胞及大孢子、雌配子体、花粉和胚本身,均见到淀粉的积累。而构成较大范围的淀粉区则只见于胚珠珠心的游离端、雌雄配子体和胚的根冠——胚柄部分。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珠心游离端的淀粉区开始出现于传粉前,并一直存留到幼胚发育时期。雌配子体淀粉区始见于受精前、后或原胚发育早期。淀粉区经常包围着幼胚,随着幼胚的发育不断向雌配子体合点端推移,在胚接近成熟时基本消失。胚本身的淀粉区开始出现于圆柱状幼胚的基部,在后发展成为根冠—胚柄淀粉区,直到胚发育完全和种子成熟时才基本消失。上述淀粉区是提供油松胚胎发育所需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场所。在多胚阶段,许多幼胚分布于狭长的雌配子体空腔内。但是只有处在能获得足够糖类物质的胚,才能成为优势胚。因此,可以认为碳水化合物是胚胎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成熟种子中,除根冠—胚柄区残存少数淀粉粒外,胚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内基本上无淀粉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淀粉参与了胚胎发育过程中活跃的物质代谢,而最后基本上完全被消耗,因此它并非油松种子中胚和胚乳的贮藏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