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强化降雨入渗分析及灰色预测

被引:6
作者
张升堂
拜存有
万三强
机构
[1]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2] 延安市宝塔区延惠渠管理处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降雨入渗量; 灰色动态模型;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4.02.008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以强化降雨入渗,减少地表径流,阻止土壤侵蚀为目的。因此,治理区降雨入渗量的大小是衡量水土流失治理效果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入渗量的计算多利用年总降雨量,由于在黄土地区小雨量或小强度的降雨具有与水土流失治理的零相关性,因而会导致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入渗作用估计的较大误差。提出用1a中产生径流的次降雨总量(产流降雨总量)计算入渗量。以西川河流域为例,采用1997—2001年的降雨径流资料,分别用年降雨总量与产流降雨总量推求降雨入渗系数,对比分析了入渗量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产流降雨总量能比较清晰地反映流域治理程度对降雨入渗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GM(1,1)灰色动态模型预测西川河流域降雨入渗量随水土流失治理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GM(1,1)灰色模型能够合理地预测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对自然流域入渗量影响的变化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