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条件下乙酸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83
作者
黄思静,杨俊杰,张文正,黄月明,刘桂霞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长庆石油勘探局
关键词
成岩模拟,长石溶蚀,温度,K、Na、Al、Si释放速率;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5.01.002
中图分类号
P578.968 [长石族];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不同埋藏温压条件下乙酸对条纹长石溶蚀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证明:1)在条纹长石溶蚀过程中,K、Na、Al优先释放,Si是最后释放的元素。2)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长石溶出主要元素的比例远远偏离其化学组成,在相对高温的条件下,则接近其化学组成。3)在条纹长石中.钠长石比钾长石更容易分解。4)温度升高对条纹长石中Si的影响最大,其温度效应分别是K、Al、Na的9.2,8.6和5.4倍。5)不同温度区间Si,Al的温度效应存在显著的差别,Al主要在小于95℃区间释放,而Si主要在大于95℃区间释放,此时将有约2/3的Si不能加入到高岭石中。因而在埋藏成岩过程中,自生SiO2矿物沉淀造成的孔隙封堵作用主要发生在地温大于95℃的埋深中。6)相对高温高压的实验中获得了蛋白石等自生SiO2矿物的沉淀,进一步证明Si主要是在高温区间释放的。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7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