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涉及种族、因特网和人权议题。在第一部分 ,针对因特网址隐藏人们的身份和它表达意见的方式具有匿名和“无种族肤色”的特点这种思路 ,我提出了一系列反思。虽然因特网上这类隐秘的做法非常流行 ,但它却激发了一些道德问题争议 ,冲突的两方 ,一方面是人们对“谁在发表意见”的知情权 ;另一方面是发言者保护身份隐私的权利。在牵涉到散布种族仇视攻击言论的网址时 ,情形就变得特别混淆不清。看到入网者的人口统计资料时 ,更开阔了我思考种族问题的第二种思路 ,我是从因特网主干网在国际上发展的角度认识问题的。在这一部分 ,我通过检验各种分类图 ,通过检验人口研究和讨论的结果 ,开始思考可以辨别的各种因特网使用形式。在通读了这些材料之后 ,我认为 ,情况已经很清楚 :认定“因特网具有普遍性”的说法是大大夸张了。 1 999年 ,使用因特网的主要是有文化的北美人 (大多数是白人后裔 )和欧洲人。虽然在亚太地区 ,现在因特网也变得非常受欢迎 ,并且变得更容易进入了。如果对于世界人口的大多数来说“进入”的问题不解决 ,我们看到的不正是一条与“第一世界”和“第三世界”的分界线平行的数字世界“有者”和“无者”之间的巨大鸿沟吗 ?这篇文章的结论是 ,因特网确实更多地体现了“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