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脆弱性的中国典型小麦旱灾风险评价

被引:17
作者
王志强 [1 ,2 ,3 ,4 ]
方伟华 [1 ,3 ,4 ]
史培军 [1 ,3 ,4 ]
何飞 [1 ,3 ,4 ]
徐宏 [1 ,3 ,4 ]
机构
[1] 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2] 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脆弱性; 风险评价; 旱灾; EPIC模型; 小麦产量; 中国;
D O I
10.13866/j.azr.2010.01.020
中图分类号
S423 [旱灾];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虽然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但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可能导致的干旱的增加,将对中国的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自然脆弱性农作物旱灾风险理论,在利用中国40年的日气象数据刻画出我国小麦的旱灾致灾因子强度,利用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中的农作物生长模块模拟出典型小麦品种的自然脆弱性曲线的基础上,对中国小麦旱灾风险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小麦旱灾产量损失率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中国农牧交错带是小麦旱灾产量损失率的界线;小麦旱灾脆弱性的非线性特点,对灾情损失具有一定的放大和缩小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青海高原近44年来气候变化的事实及其特征 [J].
汪青春 ;
秦宁生 ;
唐红玉 ;
陈芳 ;
祁如英 .
干旱区研究, 2007, (02) :234-239
[2]   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趋势及适应对策 [J].
刘晓清 ;
赵景波 ;
于学峰 .
干旱区研究, 2006, (04) :627-631
[3]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J].
符超峰 ;
安芷生 ;
强小科 ;
宋友桂 ;
常宏 .
干旱区研究 , 2006, (01) :1-7
[4]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J].
史培军 .
自然灾害学报, 2002, (03) :1-9
[5]  
作物栽培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王荣栋,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