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东南印支期褶皱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28
作者
柏道远
王先辉
马铁球
张晓阳
陈必河
机构
[1] 湖南地质调查研究院
关键词
褶皱; 特征; 机制; 印支期; 湘东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8 [区域构造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湘东南地区以王仙岭-坪石一线为界,分为东部隆起区和西部坳陷区,分别发育两种不同类型和成因的印支期褶皱。东部隆起区大面积出露前泥盆纪褶皱基底并发育隔槽式褶皱,由泥盆纪跳马涧组与褶皱基底间的不整合界面所显示,表明褶皱基底参与了褶皱作用;露头显示褶皱过程中盖层未沿不整合界面产生明显滑脱。基于上述事实,认为隔槽式褶皱形成于基底(厚皮式)横向收缩与压扁作用,并从理论上论证了隔槽式褶皱不可能是盖层沿基底滑脱的产物,修正了前人的薄皮式观点。西部坳陷区主要出露中泥盆世—中三叠世地层并发育类侏罗山式褶皱,褶皱具有波长小且大小不一、垂向上不协调等特征,并伴生大量走向断裂,说明褶皱受不同层位软弱层顺层滑脱作用控制,其深层机制与区域断裂逆冲活动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矿床成矿系列 [J].
童潜明 ;
李荣清 ;
张建新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0, (03) :34-41
[2]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地球化学特征 [J].
张建新 ;
童潜明 ;
李荣清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0, (03) :17-24
[3]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岩浆岩特征 [J].
童潜明 ;
李荣清 ;
张建新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0, (03) :8-16
[4]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矿床的物质组分特征 [J].
李荣清 ;
童潜明 ;
张建新 .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0, (03) :25-33
[5]   湘赣边区NNE向走滑造山带构造发展样式 [J].
傅昭仁 ;
李紫金 ;
郑大瑜 .
地学前缘, 1999, (04) :263-272
[6]   湘南地区小岩体与成矿关系及隐伏矿床预测 [J].
庄锦良 ;
刘钟伟 ;
谭必祥 ;
江鹏程 ;
贺安生 .
湖南地质, 1988, (S1) :2+4-5+1
[7]  
湖南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湖南省地质矿产局编著, 1997
[8]  
构造地质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朱志澄,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