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 条
烟台四十里湾赤潮发生与生态环境污染研究
被引:18
作者:
高昊东
[1
]
邓忠伟
[2
]
孙万龙
[1
]
宋德东
[3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
[2] 烟台市环保工程咨询设计院
[3] 烟台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来源:
关键词:
四十里湾;
赤潮;
初级生产力;
贝类养殖;
D O I:
10.19316/j.issn.1002-6002.2011.02.015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为赤潮频发区,就赤潮发生的区域分布与其生态环境污染进行探讨研究,以引起社会有关方面正确认识和评价水产养殖业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1)1998~2008年间排入四十里湾的各类污染物总量以贝类养殖排泄物居首,赤潮发生的几率及范围与贝类养殖面积、N、P和C排泄物年际变化有直接必然关系;(2)湾内初级生产力较高,由贝类养殖排泄转化的无机碳占湾内基础物质总量的65%~90%;(3)湾内赤潮生物16种,优势种有红色裸甲藻、中肋骨条藻、海链藻,红色裸甲藻是该湾引起赤潮最常见的赤潮生物种;(4)四十里湾最大流发生在养马岛以外的东北水域,流速值在17~20cm/s左右,养马岛西南端流速最低,仅为4~5cm/s左右,受水建工程和筏式养殖的干扰,养殖区内流速有所减缓,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研究表明,特定的地理环境及物质条件十分适合藻类的生长繁殖,一旦遇到适宜的水文气象条件,赤潮藻即有骤然快速增殖而形成赤潮。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5+101
+10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