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心地理论的中国城市群空间自组织演化解析

被引:23
作者
张贞冰 [1 ,2 ,3 ]
陈银蓉 [1 ]
赵亮 [2 ]
王婧 [4 ]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湖北大学中国旅游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
[3] 湖北大学教务处
[4]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空间自组织演化; 中心地模型;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7.037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以克里斯塔勒中心地模型为空间范式,在经济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下划分武汉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空间单元,与理论模型空间划分进行比较。将现实功能单元划分与理论空间模型之间破碎地块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作为评价空间自组织演化的指标,用以对比各自的模型拟合度以客观解析中国城市群空间自组织演化状态。结果表明:区域经济总量是影响区域空间自组织演化程度的首要因素,武汉城市圈空间自组织演化尚处于发育阶段,仅相当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一个空间子系统或二级功能单元,但政府规划建设尤其是交通设施建设较为有序和科学,待其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其空间自组织演化将更趋合理。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组织演化合理程度更高,珠三角和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自组织演化最为合理,处于空间自组织演化高级阶段。同时,相对于巨大的经济总量的差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城市群(都市圈)空间自组织演化水平实际差异并不那么显著,表明空间自组织演化作为空间成长的内生动力规律性明显。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5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2]   中国区域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J].
李国平 ;
吴爱芝 ;
孙铁山 .
经济地理, 2012, 32 (04) :6-11
[3]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研究 [J].
尹来盛 ;
冯邦彦 .
经济地理, 2012, 32 (01) :63-70
[4]   我国城市群总体发展趋势与方向初探 [J].
姚士谋 ;
李青 ;
武清华 ;
陈振光 ;
张落成 .
地理研究, 2010, 29 (08) :1345-1354
[5]   西方城镇群体空间研究之评述 [J].
张京祥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24(S1) (S1) :187-190
[6]   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模型的演进与机理 [J].
闫卫阳 ;
王发曾 ;
秦耀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4) :511-518
[7]   基于GIS的任意发生元Voronoi图逼近方法 [J].
王新生 ;
刘纪远 ;
庄大方 ;
姜友华 .
地理科学进展, 2004, (04) :97-102
[8]   关于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研究的论争及近今进展述评 [J].
史育龙 ;
周一星 .
国外城市规划, 1997, (02) :2-11
[9]   城镇密集区的界定──以江苏省为例 [J].
孙一飞 .
经济地理, 1995, (03) :36-40
[10]   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联系——研究亚洲发展中地区空间经济转变的新理论框架 [J].
马昂主 .
城市问题 , 1993, (05)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