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遗产类型的文化线路——《文化线路宪章》解读

被引:83
作者
王建波 [1 ]
阮仪三 [1 ,2 ]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
关键词
文化线路; 交通线路; 动力与功能; 迁徙与交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文化线路可看作是一种通过承担特定用途的交通线路而发展起来的人类迁徙和交流的特定历史现象,其有形的空间载体即是文化线路的遗产内容。交通线路、线路的特定发展动力和历史功能、线路上不同文化群体的交流现象,是理解与保护文化线路的三个主要因素。线路上的遗产通过其承担的功能上的同一性,和/或以其蕴含的反应不同文化交流的无形文化的相关性,而相互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线路的整体价值大于其各部分价值之和,是其文化重要性所在,也是文化线路真实性和整体性检验的核心内容。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文化线路研究的新进展 [J].
刘小方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06) :920-923
[2]   文化线路辨析 [J].
刘小方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5) :622-625
[3]   “文化线路”的多维度内涵 [J].
姚雅欣 ;
李小青 .
文物世界, 2006, (01) :9-11
[4]   文化线路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网络 [J].
吕舟 .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06, (01) :59-63
[5]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 [J].
李伟 ;
俞孔坚 .
城市问题, 2005, (04) :7-12
[6]  
无形文化线路理论研究[D]. 丁援.华中科技大学 2007
[7]  
宪章. .
[8]  
Record for identification ofacultural route. CIIC. http:// www.icomos-ciic.org/CIIC/fichasingl/Identificatio%20Record.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