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成因机制研究

被引:11
作者
石菊松 [1 ,2 ]
李滨 [1 ,2 ]
吴树仁 [1 ,2 ]
王涛 [1 ,2 ]
辛鹏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塬边; 滑坡成因与模式; 地貌演化; 活动断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TV223 [地基基础及其加固];
学科分类号
0837 ; 081503 ;
摘要
滑坡成因机制是深入认识、合理评价与有效防治滑坡的关键难点,其中黄土滑坡成因机制一直是中国工程地质界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利用DEM,Quick bird影像与地面调查相结合完成了宝鸡市区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滑坡详细编录与GIS制图,结合典型滑坡的钻探、物探成果,利用第四纪地质的最新成果,重建了渭河河谷构造地貌演化过程、查清了斜坡地层岩性组合、获得了新近系黏土地层工程地质特性参数和活动断裂的特征,初步建立了宝鸡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大型黄土滑坡的概化模型。初步研究认为:(1)宝鸡渭河北岸在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古地形由北向南渐低,古地貌由山前冲洪积平原向古三门湖变化,且古三门湖逐渐消亡,早更新世晚期现今渭河形成且主流总体向北偏移,直至全新世偏离北岸,形成现今地貌格局的地貌演化过程。(2)黄土塬边渭河北缘断裂为晚更新世以来的活动正断裂系,其不仅是地下水的导水通道,而且为滑坡后壁和次级滑面的形成提供了可追踪的软弱结构面。(3)渭河北岸黄土塬边古、老滑坡是在渭河侧蚀和地下水作用下,追踪断裂面沿新近系硬黏土界面或硬黏土层内部发生的地堑地垒式多级坡基旋转、坡体平移或复合型滑坡,是受新近系三趾马红土或三门系黏土地层和断裂控制的特殊类型黄土滑坡。
引用
收藏
页码:938 / 94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宝鸡地区典型黄土剖面钻孔岩芯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J].
谭成轩 ;
孙炜锋 ;
张春山 ;
吴树仁 ;
石菊松 ;
李滨 ;
王涛 .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 (05) :732-748
[2]   黄土滑坡诱发因素及其形成机理研究 [J].
张茂省 ;
李同录 .
工程地质学报, 2011, 19 (04) :530-540
[3]  
宝鸡峡引渭塬边渠道工程滑坡的缘由及防治处理[J]. 濮声荣,刘斌,邢丁家.陕西水利水电技术. 2008(01)
[4]  
宝鸡峡引渭塬边渠道工程滑坡的缘由及防治处理[J]. 濮声荣,刘斌,邢丁家.陕西水利水电技术. 2008 (01)
[5]   灌溉诱发黄土滑坡机理研究 [J].
金艳丽 ;
戴福初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10) :1493-1499
[6]   中国黄土与黄土滑坡 [J].
徐张建 ;
林在贯 ;
张茂省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7) :1297-1312
[7]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J].
黄润秋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7, (03) :433-454
[8]   黄土滑坡滑带土的物理特性研究 [J].
龙建辉 ;
李同录 ;
雷晓锋 ;
杨社强 .
岩土工程学报, 2007, (02) :289-293
[9]   滑坡宏观机理研究——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 [J].
吴树仁 ;
石菊松 ;
张永双 ;
韩金良 ;
杨为民 ;
雷伟志 .
地质通报, 2006, (07) :874-879
[10]   宝鸡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浅析 [J].
万兆发 ;
宋红香 ;
李海平 ;
陈隽璐 ;
张占武 .
陕西地质, 2004, (02) :94-100